据越媒报道,在胡志明市的各大市场及街头水果店中,大量标榜“美国/韩国进口”的水果以极低价格出售。
一位消费者表示,自己花7.9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3元)买的“美国葡萄”味道“寡淡如水”,与此前在正规超市购买的30万盾/公斤正品外观看着一样,口感却截然不同。这种低价“进口水果”在胡志明市早已不是新鲜事。丹定市场摊贩阮阿梅表示:“哪有那么多美国葡萄?都是从守德批发市场进的中国货,换个英文标签,顾客就愿意多掏钱。”她指着摊位上的“韩国褐梨”说,这批货实际来自中国山东,进价1.8万盾/公斤,换标后就可以卖到2.9盾/公斤。
2025年前9个月,守德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口水果总量达53305吨,其中中国水果占46602吨,占比高达87%;同期越南全国果蔬进口额19.1亿美元,中国以35.04%的进口额占比稳居越南果蔬最大供应国。昆明海关数据显示,云南河口口岸每天通过冷链货车向越南输送70多车果蔬,其中葡萄、梨等温带水果最受欢迎。
守德农业市场管理部主任阮平方坦言,市场内所有中国水果均具备完整的原产地证明与检验证书,不允许换标。但水果一旦离开市场,监管便陷入“真空地带”。小商贩用美工刀刮去中文标签,贴上打印好的“USA”“KOREA”贴纸,成本不过几分钱,售价却能翻倍。
“不是中国水果不好,是顾客信不过。”从事中越水果贸易的陈老板道出了苦衷:他的公司从云南向越南出口冰糖橙,果子明明口感清甜,却只因“中国产地”的标签就卖不上价。越南媒体的调查显示,部分越南消费者仍对中国农产品存在“质量差”的刻板印象,更愿意为美韩水果支付溢价。以葡萄为例,中国葡萄到岸价约5万盾/公斤,冒充美国葡萄后售价7.9万盾/公斤,利润率达58%;而正规进口的美国葡萄,叠加关税、冷链等成本后,售价至少25万盾/公斤,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专家测算,越南水果流通环节的产地造假率可能高达30%,每年给正规进口商造成的损失超2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原产地造假”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让正规进口商蒙受损失,更可能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风险。专家建议,越南政府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完善分销体系监管机制,确保商品信息透明;消费者则需更新认知,事实上,中国水果品质早已今非昔比:云南葡萄通过全球GAP认证,山东梨获得欧盟有机认证,这些认证信息均可通过出口检验证书查询。选择正规超市购买并索要进货单据,就能避开街头的“换标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
2025国际果蔬报道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