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全国冷库大蒜库存达到530万吨,同比增加20%,创下近年来同期历史新高。10月1日数据显示库存有所下降,至493万吨。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5年9月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国内大蒜产量预计达到1592万吨,较年初预测值增加143万吨,同比增幅达10.3%。北方主产区(山东、河南、江苏)种植面积同比增加9.0%,总产量达925万吨,同比增幅21.4%。得益于春季光温条件适宜和灌溉设施完善,山东、河南等地大蒜单产提升至1.34吨/亩,较年初预测值提高0.12吨。例如,江苏徐州产区优品蒜(横径≥6.5cm)占比超过60%,蒜头单重显著增加。
从价格表现看,今年大蒜地头价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1-2月地头均价达9.23元/公斤,为近五年同期最高,但随着5月新蒜集中上市,价格迅速回落,月末较月初下降31.8%。6-8月入库期间,价格虽有小幅回升,6月均价每公斤5.04元,7月、8月分别涨至5.08元、5.40元,但同比跌幅均超过20%,反映出市场供应充足对价格的压制作用。产区价格分化明显,山东金乡库蒜价格维持在2.63-2.86元/斤,而河南杞县、中牟受阴雨影响,蒜米料跌至2.50元/斤左右,显示市场对高价原料的接受度有限。
回顾历年库存与价格关系,2021-2025年国内冷库大蒜库存量呈现“增—减—增”的波动态势。2022年入库量520多万吨,到2023年5月剩余140万吨;2023年入库440万吨,2024年5月剩余90万吨;2024年入库420万吨,2025年5月仅剩余40万吨。前两年的去库存过程伴随蒜价走高,2023年入库价接近4元/斤,2024年在3.5元/斤左右,高价刺激了蒜农扩种。今年库存反弹至500万吨高位,与前两年扩种带来的丰产直接相关。当前2.3-2.4元/斤的收储均价,虽低于前两年,但因单产提高,蒜农仍有收益。这又可能延续扩种趋势,形成新的市场循环。
2025年1-7月,中国大蒜出口量151.47万吨,同比增长8.5%。但出口平均单价1157美元/吨,同比下降10.1%,导致出口额仅增0.6%。东南亚市场表现亮眼,印尼单月进口量达7.8万吨,同比增长56.62%,带动金乡特定大蒜价格升至2.90-3.00元/斤。东南亚地区合计占总出口量的46.2%,其中印尼占比24.3%。但欧美市场承压明显,美国45%的反倾销税率和欧盟技术壁垒,使企业利润压缩至5%以内,只能靠贴牌代工维持订单。值得注意的是,大蒜加工品出口增速显著,制作或保藏的蒜制品出口量同比增24.4%,远高于鲜蒜8.1%的增幅。
未来一段时间,大蒜价格可能呈现“先稳后弱”的走势。短期看,9月后入库完成,冷库蒜成为供应主力,储存成本支撑价格稳中有涨。但长期压力不容忽视,近500万吨的高库存,若按年消耗400万吨计算,明年五一仍将剩余100万吨。若蒜农种植意愿不减,2026年入库量可能达560万吨。虽然东南亚需求增长和加工品出口扩容提供一定支撑,但库存高位运行和潜在扩种压力,将使蒜价长期面临下行风险。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