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世界苹果大会Interpoma 2016,每两年一届的苹果界盛事11月24-26日于博尔扎诺召开。至今已经是第十届的展会上,430家公司面向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名来宾展示他们的产品。鉴于中国苹果市场在全球日趋重要的地位,Interpoma还期望明年在中国落地。
借此全球苹果界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国际果蔬报道有幸请到具有50年丰富经验的苹果专家顾问Kurt Werth先生给业内人士做了精彩的讲座。他毫无保留地同大家分享南蒂罗尔地区乃至全球的苹果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他介绍说,欧洲的苹果年产量为1200万吨,其中贡献最大的要数波兰(4百万吨),其次为意大利 (230万吨)、法国(150万吨)以及德国 (1百万吨)。
在欧洲的南蒂罗尔地区是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不可或缺的重要苹果生产地,拥有2万公顷的种植面积。由于这个区域深藏于山谷之中,北部被阿尔卑斯山脉环绕,南部又同蔚蓝的地中海接壤,所以给苹果的种植带来天然的气候优势。
这个地区的苹果种植都是以小型家庭农户为主,平均种植面积为2-4公顷。作为欧盟成员,他们面临来自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种植者的竞争和挑战,促使他们不断地提升苹果生产的质和量,以凭借此优势抢占市场。
这样的竞争态势和由此带来的激发促进作用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苹果种植商来说,都值得思考和借鉴。他说:“现代水果生产的成功之路就意味着高密度、高效率种植和行而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机制。”
他以南蒂罗尔地区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那里的苹果种植从高冠木改变到相对细长的矮砧木。这样一来,平均每公顷种植的苹果树数量从原来的500棵增加到3000–4000棵,由此每公顷苹果产量也从70年代的28吨提升到2000年的60-70吨。
与此同时,以前每年每公顷平均1000工作时的人工成本也相应降低了一半。而小而散的种植商们也开始寻求合作社,200-300个成员的合作社也应运而生,有助于大家抱团合作,使得市场销售和营销蓬勃开展起来。
虽然欧洲的苹果业有自身强大的优势,但面临外来的挑战。比如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制裁和反制裁战火绵延到波兰,给了波兰苹果种植商当头一棒,带来很大冲击。
苹果进入收获季,每年一般都会有大约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波兰苹果会出口俄罗斯。但是根据俄罗斯于2014年8月初公布的针对欧盟的反制裁措施,俄罗斯停止进口来自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农产品和食品,为期一年。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波兰面临大量苹果烂在树上或者地窖里的困境,苹果生产过剩,价格惨跌。欧洲种植商的应对措施便是开拓北非市场。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产量是全欧洲的三倍多,达到3800万吨。目前,中国95%的苹果种植还是采用高冠木,可以从南蒂罗尔地区种植方法得到些借鉴。
在意大利乃至全欧洲的苹果品种主要为金冠、黄冠、富士、青萍等,另外近些年专有品种也日益兴旺如粉红佳人、爵士等。而中国主要种植的苹果还是富士品种。他建议中国种植商可以采用把树种嫁接到M9砧木上的方法,以确保产量提高。
另外,Werth先生提到中国的苹果产业还有一个可以优化因素便是苗圃生产,因为这对于苹果树的质量至关重要。他介绍说,在南蒂罗尔地区,有着20个苗圃,每年培育200万棵苹果树。把树种嫁接到M9初生砧木上将让果树在早期生产过程中受益匪浅,在第二年每棵树的产量就能达到5公斤,每公顷平均达到50吨。
他建议中国的种植商可以参考国外专业顾问带来的更多类似的经验和技巧,以弥补中国苹果种植方法和海外先进种植科技间的不足。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2016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