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苹果种植设备技术展览会(Interpoma)是全世界唯一专注于苹果的贸易展览会,2018年的会议于11月15日至17日在意大利博尔扎诺(Bolzano)召开,吸引了来自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名参观者。在展会的前两天,20多名国际演讲人就对于现代苹果行业而言至关重要的众多议题发表了演说。
在会议的第一天上午,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原永兵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苹果产业对世界是机遇还是挑战?》的讲话。在演讲中,他对中国的苹果行业、苹果为中国带来的收益,及中国市场为其他国家的苹果贸易带去的机遇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尽管种植季初期的恶劣气候造成了2018年产量不及预期,中国至今为止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此外,苹果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主要种植的水果,中国的苹果产区集中在黄土高原及周边区域,以陕西省(2017年出产1090万吨)、山东省(940万吨)和山西省(450万吨)最为显著。富士是中国种植最多的苹果品种,占总产量的69.9%,其它占比较小的品种有新红星(9.2%)、秦冠(6.8%)、嘎拉(6.3%)、国光(2.4%)、华冠(2.1%),和金冠(1.2%)。
2017年中国苹果的年产量约为4450万吨,超过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其中绝大部分(>97%)进入了国内市场,只有2~3%出口至海外。事实上,苹果占据中国水果消费约为25%的比重,甚至比柑橘类水果(占比21%)更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尽管受到4月霜冻天气的影响,2018年的苹果产量预计下降30%,苹果产量的总体趋势还是自2005年以来稳步上升,不仅总量增加,果园面积也在扩大。然而由于疏花疏果、套袋、拆袋、剪枝和包装环节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利润的增长与总收入的增加相比稍显滞后。2016年至2017年的产量过剩而导致的国内苹果价格下跌使得出口量略有增长。
许多中国的农村地区都得益于种植苹果来实现脱贫。原教授以山东省东院头村建立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为例,当地180户拥有小果园的家庭合力实现果园现代化,并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另一个例子是陕西省洛阳村,那里生产的苹果以质地优良、甘甜可口而闻名。
由于苹果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人们往往认为它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水果,常言道“每天一个果,医生远离我”,苹果中的某种多酚已经被科学证实具备抗癌功效。原教授指出,如果按照谚语的字面意思,实现全球人口的“每天一个果”需要苹果的年产量达到5亿4300万吨,是当前产量的数倍之多。在这一层面上,如果中国将苹果的经销转向海外,那么巨大的苹果的产量会使其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竞争者。
然而,机遇同样随之而来。原教授表示,随着种植者不断学习并运用欧洲的新技术,中国的苹果产业近年来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包括新型施肥技术,以及运用生物和物理方式取代化学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中国的新品种和专利品种也受到更周密的保护,2017年由青岛农业大学所培育、特拉蒙(Telamon)和富士杂交而成的“福丽”苹果品种权被转让给自然农法公司,转让价格为156万元人民币,这是国内首例苹果新品种权的转让。“瑞阳”和“瑞雪”同样是最近在陕西省被研发出的新品种,由富士和秦冠杂交而成,易于储藏,白利糖度较高。这一新品种正在通过联盟的形式进行保护和有序推广。
这些近年的发展使国内产生了邀请国际上苹果领域的专家来帮助中国的苹果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需求。中国的苹果苗圃行业已经为世界提供了发展机遇,已有几个欧洲苗圃在与中国苗圃合作。其他潜在的机遇包括果园装备,外国专家咨询等。另一个机遇则是扩大苹果制成品的市场,例如苹果片和非浓缩果汁,目前这一用途仅占中国苹果收获量的不足20%。
关于未来的前景,原教授将提高产量和提升效率的需求作为重点,例如优化品种构成、由芽苗砧木转型为矮化砧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高苹果品质。中国苹果产业对世界是机遇还是挑战?——还是同时具备两种特性——仍将让人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MZMC
2019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