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微生物源农药与制剂研发创新团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从芽孢杆菌发酵液中提取出天然抗菌剂IA,并巧妙地利用从虾蟹壳中提取的壳聚糖,制造出直径仅为头发丝1/100的纳米微胶囊和可食用复合膜。这种保鲜剂不仅能精准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还具备可降解的特性。
这种新型制剂具有四大突出“超能力”。持久保鲜:纳米胶囊可以封装抗菌分子,持续16天缓慢释放抗菌成分,保鲜效果远超普通保鲜剂。耐受性强:实验证明,即使在230℃的高温环境下,或者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这些纳米胶囊依然能保持强大的抗菌能力。双重防护:壳聚糖在减少水果水分散失的同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与IA搭配使用,对真菌形成双重打击。免疫诱导:IA和壳聚糖还能协同激活水果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水果对病原真菌的抗性,进一步减少采后病原真菌侵染所带来的损失。
在巨峰葡萄常温保鲜实验中,清水对照组的葡萄到第8天就状况不佳,果梗干枯,果实凹陷变形,还长出了霉斑,完全失去商品销售价值。而经过IA/壳聚糖纳米微胶囊处理的葡萄,到了第16天依然表面光滑,仅有约12%的果粒出现变质,果实的硬度和色泽都保持得很好。数据显示,经过16天常温贮藏,IA/壳聚糖纳米微胶囊处理的葡萄腐烂率比清水对照组降低了52.28%,失重率减少了41.2%,仍然符合商业销售标准。
芒果冷藏保鲜实验中,经20天冷库贮藏,清水对照组的芒果被炭疽病斑大面积侵蚀,病斑平均直径达22毫米,果肉品质严重下降。而经IA/壳聚糖复合膜处理的芒果,病斑直径缩小到6.8毫米,面积减少90%以上,病情严重指数从68.9%降到26%,控制效率高达62.3%。同时,与清水对照组相比,经IA/壳聚糖复合膜处理后的台农芒果实硬度增加42.8%,失重率降低47.9%,可溶性固形物提升27.6%,总酸含量增加了125%,吃起来风味更浓郁。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层复合膜还能“激活”芒果自身的“免疫系统”,使果肉里的抗逆酶活性大幅提高,更好地抵御外来病原侵染及不良贮运环境带来的伤害。
科学家们研发的这种“天然抗菌衣”,不仅能显著延长葡萄、芒果的保鲜期,未来还有望推广到草莓、柑橘等易腐水果上,在水果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形成有效的抗菌屏障。与传统化学杀菌剂相比,这种依靠土壤细菌的天然防护方法,从根本上规避了杀菌剂残留风险,同时还能大幅减少果蔬损耗带来的经济损失。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国际果蔬报道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