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耙柑退酸剂传闻引关注,四川多地明确打击

春节过后,现在正是耙耙柑大量上市的季节。但是网上流传“耙耙柑吃起来甜是因为打了退酸剂”的说法,引发大量消费者关注。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数据统计显示,四川晚熟柑橘种植面积达26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产区。耙耙柑(春见)属于晚熟柑橘,在春天上市。四川耙耙柑核心产区集中在成都市蒲江县,眉山市丹棱县、东坡区等地。当地农业农村部门都发布过打击在柑橘中使用“甜蜜素”“脱酸剂”“增甜剂”等“三无”投入品行为的文件。

眉山市东坡区柑橘产业推进服务中心首席专家李永安表示,“甜蜜素”“脱酸剂”“增甜剂”等“三无”投入品,主要作用都是抑制酸的生成,不是让水果更甜而是去酸。这些投入品均含有砷这种剧毒物质,在柑橘等农业生产中是禁止使用的。但是管理部门要打击这种行为,还存在缺少法律依据的问题。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林方龙也表示,目前省级已经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方案。开展巡查执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污染物限量》中重新加入砷的限量规定。

有种植户表示,这类投入品对果树危害大,还会导致盛果期缩短,因此大部分农户并不会使用。购买到绿色健康的耙耙柑,专家和种植户均表示,一定要选择当季成熟的耙耙柑。

图片来源:pixabay
2025 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主题: 
地区: 
产品: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