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允许进口粮食国家名单出炉,粮食危机下中国进口大幅增长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我国允许进口粮食和植物源性饲料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其中允许进口的籽实类粮食油籽达到9种,块茎类粮食达到3种。与2019年的名单相比,允许进口大豆的国家增加了贝宁和坦桑尼亚,允许进口小麦的国家增加了立陶宛,允许进口大麦的国家增加了美国和俄罗斯。另外美国的马铃薯和老挝的甘薯也是首次获得准入。

在准入国家和品种有所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再创新高。根据海关总署12月公布的数据,1-11月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2920.2万吨,同比增加2948.4万吨,增幅29.6%;11月粮食进口达1406.1万吨,其中大豆进口增幅达到17.5%,玉米的增幅更是达到122.8%。从2014年起连续7年超过1亿吨。从我国进口粮食的结构上看,三大主粮对外的依赖程度很低,但在杂粮、油料、饲料用粮食以及肉类需求度上仍有较大缺口。以今年前10月的数据为例,在1-10月11514.1万吨的进口粮食中,大豆进口量8321.7万吨占粮食总数的比重高达71.82%,782万吨玉米占总量的6.79%,仅大豆和玉米两项即占全部数量近80%,也就是说我国粮食进口大部分都在饲料用粮方面。

今年国内粮食进口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需求增长较快。首先,受去年以来国家大力鼓励生猪生产政策的刺激,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生产逐步恢复,由此带动饲用玉米和大豆需求大幅增长。其次,近年来国内玉米深加工项目纷纷上马,导致玉米深加工产能从2017年的7600万吨扩张至2019年的近1.13亿吨。玉米供求从阶段性过剩转为供给偏紧,只有通过进口平衡供给缺口。二是国内外粮价倒挂。今年国际粮价有所上涨,但仍低于国内粮价,目前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每吨比国产玉米低500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粮食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不够高,与欧美国家家庭农场的规模有较大差距,国内粮食在价格上没有太多竞争优势。

在国内粮食进口增多的同时,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也达到高位。FAO数据指出,今年11月全球粮食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已连续上涨6个月,达到2014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这个指数综合了谷物、油、乳制品、肉、糖等价格。其中,谷物价格指数按年大涨近20%,为2011年年中之后的最高年度升幅。新冠疫情是导致国际粮价大涨的主要原因,疫情导致世界粮食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各国加强对粮食贸易的管控以及部分地区受病虫灾害影响,从而引发粮价恐慌性上涨。面对疫情的扩散,供应链的停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警惕粮食危机,采取措施。今年3月下旬,越南打响第一枪,率先宣布禁止该国大米出口。随后全球数个产粮大国纷纷加入阵营,仅仅一个月,就有包括越南在内,印度、泰国、菲律宾、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3国叫停粮食出口。

目前中东国家约旦已将小麦储备增至创纪录的135万吨,足以应付17个月的需求;90%粮食依赖进口的阿联酋首次大规模种植水稻;埃及自4月以来把该国粮食购买量提高了51%;巴基斯坦紧急增加小麦和糖的采购量;摩洛哥延长临时免征小麦进口关税措施期限;土耳其也取消45%小麦、玉米、大麦进口税等等。甚至,全球大米重要供应国之一柬埔寨还额外出资3000万美元,鼓励该国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稻谷。就连作为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阿根廷、巴西玉米供应都耗磬。全球各地都在上演屯粮潮,无疑加剧粮价上涨、粮食短缺的恐慌效应。

图片来源:Pixabay
2021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更多图片: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