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多个城市检出进口肉制品甚至水果包装呈“阳性”,“冷链”、“病毒”等关键词频频挑动公众敏感的神经,也为冷冻食品和进口水果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冷链还安全吗?央视新闻近日发布了40分钟长片,以上海为例,从机场、港口到地方市场,全面跟踪记录进口冷链食品从进入国门到市场的全过程。
机场防疫:“人物同防”,一个都不能少
浦东机场年货运量在全球排名第3,疫情开始后浦东机场货运区保障了全国近一半进出境航空物资运输。整个2020年运输货品368.66万吨,其中冷链运输7.46万吨。
进口冷链货物和机组人员到达机场后,要经过如下防控流程:
1.物防:货物经过冷链专用通道,在指定区域对外包装进行第一次消毒。随后货物在理货区拆成小包装,进行内部消杀。最后进入冷库,全封闭集中存放。
2.人防:境外货机抵达浦东机场后,全体机组人员直接进入指定的隔离区域不得离开,稍作休整后直接返航。凡是进入厂区的客户,都要提供有效的核酸检测证明。进口冷链货车司机,根据公司要求备有消毒液、防护服,搬运货物时穿防护服。
港口防疫:保障“物防”的前提是“人防”
每年有4300多万只集装箱从上海港装卸交互到世界各地,港口每天卸货清关集装箱数量约2万只。从上海港进口的集装箱占据全国进口商品1/5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上海洋山港很难像浦东机场货运区那样,在不停运情况下完成全部进口冷链货品的检疫和消杀。
1.境外源头控制:海关部门强化了进口冷链食品源头管控的措施。如果境外生产企业发生员工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海关会对该企业暂停进口。如果海关在进口环节检测出货物呈阳性,海关会暂停该企业的进口申报。截至2021年1月13日24时,海关总署已经对39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及渔船实施了紧急预防性措施。
2.人防:货轮靠岸后,上海海关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上船做登临检疫。除正常的中国籍船员换班、伤病船员紧急救助等情况需要下船,不安排船员上岸活动。所有入境的船员必须做核酸检测,并实施14天隔离的闭环管理模式。
3.货物抽检:卸货后,上海海关会根据海关总署明确的布控,精准找到指定集装箱做开箱抽检。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货物,海关会根据企业自主选择销毁或退运。
4.全国联防:为避免货物堆积,海关只对部分高风险进口冻品进行抽检和消杀,大部分集装箱直接由省市相关企业提走,进入全国联防联控机制做消杀检疫,因此一些地方也会报出“进口冻品检测出新冠阳性”的新闻。
地方市场防疫: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管理
进口企业凭海关出具的提货单,在港口提货后将商品分销到全国市场。疫情期间,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国家、省市和部门共同创建了国家级的信息指挥平台,与企业实现数据对接,让每一箱“冷链食品”都可以快速追查。
上海市2020年11月16日升级进口冷链食品管控措施,启用“公共中转查验库”,按照上图流程进行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管控。
进口冷链食品的车辆、人员、货物和整体环境都要经过全面消杀,同时冷链货运从业人员会定期做核酸检测。为最大限度保障餐桌安全,每一件进口冻品都会做六面消杀。
一旦发现外包装新冠阳性的情况,货物会立刻封存,扩大监测范围。如果发现包装内食物发现阳性,则直接销毁。只要是外箱检测呈阳性的冷链食品,就不允许直接流入消费市场。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冷链食品在原有手续齐全的基础上,还需要核酸检测报告和消杀证明之后才能上市。
“进口货物有风险”≠“食用进口食品有风险”
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目前,感染人群主要是特定环境下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高风险人群,比如搬运工等。所以“进口货物有病毒污染风险”与“食用进口食品有感染病毒风险”是两码事,不必过分恐慌。
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示,到目前为止,因为购买进口产品被感染一例都没有发生,这个概率比空难还低。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2021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