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5年的高速发展,2016年的资本寒冬和行业洗牌,2017年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又是波橘云诡、大浪迭起的一年。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6年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而2017年将延续这一高速增长,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650亿元。
有人说,这一年里,流量红利已不复存在;有人说,这一年里,无人零售成为风口;有人说,这一年里,生鲜电商三足鼎立。如果说,一定要用一个词来概括2017年的生鲜电商圈,那“新零售”无疑最合适不过。
新零售即指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称在未来30年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一词将会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此话一出,随即引发行业广泛关注。2017年可以说是新零售的元年,对生鲜电商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阿里、京东、美团、腾讯等巨头纷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无人零售、创新便利店、超市+餐饮等全新业态备受追捧。国际果蔬报道陪您一起盘点过去一年生鲜电商圈点点滴滴。
--线上资本线下引流,寡头时代初现--
随着巨头入局生鲜电商,生鲜市场格局逐渐明朗,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已形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两超是指阿里系与京腾系两巨头,多强则是中粮我买网、每日优鲜等平台,其他小生鲜平台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靠补贴吸引流量的时代似乎过去,生鲜电商的线上获客成本水涨船高,不得不扎堆线下高频、刚需的生鲜消费场景获取新流量,因此越来越多线上资本布局线下。最亮眼的自然是稳坐电商平台第一把交易椅的阿里巴巴。
阿里对新零售的布局筹划已久。今年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和百联集团在上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两大商业领军企业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开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体系互通、支付金融互联和物流体系协同等六大方面全方位合作,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多场景的新消费体验本次合作,这次双方的合作,为2017年的新零售打响了第一炮。
此外,阿里一连串的线下零售股权投资,包括三江购物、新华都、联华超市、高鑫零售等在内的数十个项目共计500亿元,算上此前对银泰、苏宁的投资,阿里在线下零售共计投资750亿元。
除了入股成熟线下大型零售商,阿里还在业内开创了生鲜产业的新零售模式——盒马鲜生,以日常家庭高频、刚需消费的生鲜商品作为切入口,线下门店注重客户体验、线上业务侧重配送速度,以门店为中心,以三公里为半径构建最快30分钟送达的冷链配送体系,打造“生鲜食品超市+餐饮+APP电商+物流”的复合型商业综合体,实现线上线下充分融合。自2016年初盒马鲜生首店在浦东金桥开业,目前盒马鲜生在全国开设门店数量达到25家,覆盖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贵阳、宁波等多个城市。
据悉,盒马鲜生已实现用户月购买4.5次的高黏性,其坪效是传统超市的3-5倍;线上订单占比超过50%,营业半年以上的成熟店铺可达70%,如上海金桥店,线上订单与线下订单比例约为7:3;多家门店已实现单店盈利。
如果说阿里是新零售概念的领头羊, 那么腾讯入股永辉超市将新零售概念推向了高潮。腾讯以42亿元人民币投资永辉5%股权,且将对永辉超市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进行增资,以获取15%股权,后者是永辉生鲜品牌“超级物种”的运营主体。
超级物种是由永辉超市旗下子公司永辉云创于今年1月1日推出,采用“生鲜餐饮+高端超市+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截至2017年底,超级物种已经在福州、厦门、南京、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等城市布局20余家门店,2018年门店数量将会超过100家。
与马云的新零售思想内核大同小异,刘强东也提出了“无界零售”, 他认为,终极目标是在‘知人、知货、知场’的基础上,重构零售的成本、效率、体验”,京东与阿里的战火从线上燃烧到线下。在2017年步入尾声时,京东生鲜超市 7 Fresh 第一家线下店正式开业,类似盒马“餐饮+超市”的模式,业内普遍认为,京东打造的7Fresh主要对标阿里的“盒马鲜生”。
7Fresh的运营对京东生鲜乃至整个京东平台形成有力的线下补充,成为京东零售矩阵中的重要线下阵地。据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给团队定下了目标:3年~5年内做到全中国线上和线下最大的生鲜销售平台;5年~8年内将京东生鲜规模做到上千亿元。
与7Fresh同期开业的还有位于成都、北京、南京的三家苏鲜生精品超市,此前,苏鲜生已经落地了三家门店,首家开在徐州,另外两家位于南京和安徽滁州。除常规商品外,苏鲜生精品超市内还设有餐饮专区和鲜花专区,其中水产特色品类占商品总量的5%,进口水果则采用“原产地直采”模式。苏鲜生同时打通线上线下,消费者可在其官微或“苏宁易购”App实现在线下单,覆盖范围内即可享受服务。此外,美团点评也宣布划分大零售事业群,统筹包括生鲜零售在内的业务,其旗下的掌鱼生鲜超市也于今年7月在北京开了首店。生鲜电商天天果园则早在今年3月宣布与上海高端超市城市超市达成战略合作,在其位于上海和北京的15家门店进行精品生鲜产品深度业务整合。
放眼国际,电商平台布局线下也是大流。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宣布将以137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深耕生鲜电商领域。
新零售的一大趋势就是线上品牌逐渐布局线下渠道,使得线上与线下渠道有机融合,形成全渠道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场景化的运用及布局,让更多的流量来源于线下,同时再把线下的流量引入线上。这个生鲜电商注入了新血液,不过,动辄上亿的投资,和上千亿的目标,面对万亿元规模的生鲜市场,这注定是寡头垄断的游戏。
--无人零售乘风涨势 打通最后100米--
去年底,亚马逊的Amazon Go亮相,无人零售犹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国内迅速反应,无人经济开始冲击市场,无人零售风头无两,成为风口。
2017年2月,庄超辰重仓投资可自助购物的新型便利店“便利蜂”,扬言投资30亿元资金,未来要开1万家店。便利蜂于2016年12月21日成立,2月在北京开出第一家门店,随后在北京多个商圈拓展,采用区块渗透式战略密集开店深度服务用户。11月10日,便利蜂正式决定启动无人货架业务,十天后开始大规模铺点。目前便利蜂的投放能力已升级到每周2万个,预计年底前投放货架5万个,到春节前预计完成50万个货架投放。
同样加码无人货架的还有知名生鲜零售平台每日优鲜,旗下孵化半年的无人零售项目便利购,近日已分拆成独立运营的子公司,并获得2亿美元A+B轮融资,其中腾讯领投A轮合计5300万美金,元生资本、时代资本、KTB跟投;鼎晖领投B轮合计1.44亿美金,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君联资本、微光创投、光源资本跟投。早在今年9月,在获得2.3亿美元C+轮融资后,每日优鲜曾宣布注资3亿元发展“便利购”业务,致力于打通最后100米近场消费。
另一匹黑马当属果小美,果小美于今年6月底在成都成立,作为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的领先者,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果小美已经先后获得4轮融资以及一次战略合并,累计融资金额超5亿元人民币。果小美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殷志华透露了果小美2018年扩张计划,称2018年会做到100万货架,每个货架按一天10单计算,有机会成为千万单俱乐部。
半年就跑出如此惊人的速度还有猩便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猩便利先后完成了1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和3.8亿人民币的A1轮融资,投资方有红杉、光速中国、华兴资本、元璟资本等机构,还有美团王兴、王慧文、张涛等个人。猩便利的无人值守便利架首先渗透超一线和一线二线城市,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40多个城市,超过3万个点位,覆盖几十万用户,累积购买用户达到300万。近日,猩便利还宣布,在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内,猩便利无人值守便利架产生的订单量突破100万,成为行业第一家日订单量破百万的企业。
除了无人货架,无人智能便利店也备受关注。 今年6月,缤果盒子落户上海,虽然一度经历了高温考验、涉嫌违建等风波,但缤果盒子还是轻松拿下1亿融资。期创始人兼CEO陈子林近日透露,目前单个缤果盒子每天销售额约为300-2000元,SKU在800-1000之间,未来将批量落地。同期,Easygo 在广州开出第一家Beta版门店,并不断推出升级版,还获时代地产集团数千万元战略投资。阿里也来给无人便利店加了一把劲,将落地无人零售计划呈现在名为“淘咖啡”的快闪店中;此外还有24爱购无人便利店、GOGO、F5未来商店、小麦、扫货星球等。
传统业态也尝试在井喷的无人零售领域分一杯羹。一向以传统实业为根本的娃哈哈也与阿里巴巴支持的研发无人零售店技术的深兰科技签订了一份3年10万台Take Go无人店的协议,宗泽后对外宣布,预计协议总金额高达近百亿人民币,并计划在未来十年间扩大到百万台的规模。
居然之家也在京开出其首家无人便利店——怡食盒子,消费者扫描入口处的二维码关注其微信公号,用手机号码注册、上传个人头像后,便可以“刷脸”进门。居然之家计划年内扩张10到15家怡食盒子,重点投放在中高端小区、高校、CBD中心和科技园,商品结构将根据周边人群进行调整,但整体以性价比较高的进口食品为主。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9月末,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报告还预估,仅北上广深4座城市无人货架年销售额就达到60亿元。
无人零售的技术已经成熟,但要做到真正商业化,需要大规模降低成本,迷你无人店和无人贩卖机是较好的切入点。 但是必须要看到的是, 无人概念迅速获得巨头和资本的关注,创业者纷纷抢占点位,开启烧钱大战,势必会迎来洗牌。
--深耕物流领域 前置仓成流行--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是新变化, 那么冷链物流始终是生鲜电商的老问题。不过,随着快递巨头、仓配服务公司、综合供应链提供商等入局,物流发展日趋完善,速度和配送服务也越来越好。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近3400亿市场规模的冷链市场保持高于20%的速度增长。
2017年年初,“快递一哥”顺丰借壳上市。顺丰在冷运方面一直走在前端,其冷运业务目前主要聚焦于食品生鲜与医药物流两个领域,主要面对时令农产品销售商、连锁零售、食品生鲜电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电商等客户。顺丰搭建了提供冷冻/冷藏仓储服务的冷运仓库网、冷运仓库间直发的冷运干线网、冷运仓库往来重点城市的冷运城配网,同时,协同现有速运配送资源形成门到门的冷运宅配网,“四网合一”构建通达全国的冷运能力。
除了快递公司,电商平台自己也积极深耕物流领域。京东物流4月份宣布独立运营,据其CEO王振辉透露,截至12月1日,京东物流SKU数量扩大到530多万个,运营500多个大型仓库,收入规模接近300亿元,并实现盈利。近日,京东物流还与国内仓储行业龙头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仓储、运力、物流科技、物流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实现物流设施资源、商家业务资源、信息系统资源等的互补与共享,推进物流行业合作伙伴的共生。
今年8月,国内知名生鲜平台易果完成来自天猫的3亿美元的D轮融资,用于加强安鲜达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张,作为阿里生鲜物流的重要布局,双11期间,安鲜达与菜鸟达成深度合作,借助菜鸟全球智慧物流网络的强大赋能,服务能力将实现质的提升。安鲜达还作为主笔,担任《生鲜宅配作业规范》初稿的起草工作。目前国内冷链宅配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200多项冷链物流相关标准中,均未涉及生鲜宅配。针对生鲜最后一公里的操作规范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急需建立生鲜宅配操作规范。此次《生鲜宅配作业规范》行标恰好填补了生鲜宅配标准的空白。
此外,前置仓也被认为是物流圈的大势所趋。所谓前置仓,就是区别于传统仓库远离最终消费人群的模式,是在企业的仓储物流系统中,距离门店最近,最前置的仓储物流基地,是在中心仓、城市仓之下的第三级仓储物流,也是实施仓配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今年7月,京东与与沃尔玛战略合作升级实现库存互通,相当于全国各地的沃尔玛门店,将成为京东的前置仓。这一过程极大提高了配送效率,优化了配送路径,也提升了沃尔玛商品的库存周转率。8月,阿里巴巴旗下零售通则在浙江义乌开设了第一个前置仓,并宣布未来将会有2000个前置仓在全国各地陆续开仓。
说到前置仓,不能不提每日优鲜,目前每日优鲜前置仓点位,已经从200余个激增超过1000个。每日优鲜CMO许晓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每日优鲜的商品完整物流链条是“产地/供应商→城市中心仓→前置仓→消费者”,前两段物流配送交由冷链车完成,配送员承担“最后一公里”配送任务。在保证生鲜产品质量前提下,完成1小时的订单履约交付,理论上来说是最优解。他指出,从整个供应链看,前置仓的物流成本永远是刚性成本。也就是说,当随着订单密度的增加,这种物流成本是逐渐被摊薄的过程。当物流成本的占比可以摊薄到一定程度,生鲜电商就可以迈过盈利门槛。此外,前置仓这一模式在体验上优势很明显,虽然初期成本较高,但已成为越来越多生鲜电商的选择。
总的来说,新零售大环境下,2018年对生鲜电商而言,线上线下融合将持续加快,电商与实体的界限会更加模糊,让我们共同见证突飞猛进的科技,日新月异的业态,风云变幻也欣欣向荣的时代。
更多年底盘点报道请关注(持续更新):
2017年13种水果获准入资格,澳大利亚成为最大赢家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国际果蔬报道 保留所有权利
转载请与国际果蔬报道联系获得许可并注明源自国际果蔬报道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