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食品微生物检测,全球各地方法有不同

就在上周,美国先后有三家公司宣布召回其公司生产的相关坚果产品,原因是有可能受到有害微生物李斯特菌的污染。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是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在贸易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已不再是单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最近,一家名为策略咨询(Strategic Consulting, Inc., SCI)的公司针对全球各地食品工厂的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了访谈调研,该调研涉及了19个国家并包括450个访谈。

调研发现,全球各地对食品微生物的检测量都在不断增长,总检测量上北美、欧盟和亚洲三地接近。但除以各地区人口数量后,北美最高,亚洲最低。但不管在哪个地区,常规检测都占主流,其中北美76%,欧盟81%,亚洲72%。微生物检测一般可以分为常规检测和病原菌检测两类:常规检测是用于指示食品是否受到污染的检测方法,而病原菌检测是检查食品是否含有食源性致病菌。

各个地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样品的取样和测试方法上。严格来说,食品生产制程、环境及成品都需要取样进行微生物检测。各地区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取样点的比例不同,其中亚洲和其它两地相比区别最大。在亚洲,生产制程和环境取样检测占比仅为9%,其他地区则高达25%。但所有地区的成品检测占比接近,都在44%-59%之间。在测试方法上,北美地区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如针对常规检测,多采用Petrifilm检测片,占52%。相比较而言,欧盟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培养基方法,比例达63%。而针对病原菌检测,北美已大量使用分子或抗体检测方法,比例高达94%,欧盟却仍使用培养基,比例为61%。接受调查的所有亚洲国家则更为保守,不管是常规检测还是病原菌检测仍严重依赖传统的检测方法。

图片来源:J.Dncsn/Wikimedia Commons

地区: 

添加新评论